一定有人能理解你的心情,但不一定有人能理解那個原因。—羽茜
早上突然有了這樣的感觸,其實我心裡是想 如果只論心情,人跟人是可以彼此理解和溝通的。
比方說,如果我說自己感到受傷,那就連三歲小孩其實也懂「受傷」是什麼樣的心情,只是他不能表達和回應的像大人一樣而已。
每個人都有受傷的經驗。
但是如果說,「我因為某件事情而感到受傷」,得到的回應可能就很不一樣了。
可能會有人說「那你就解決問題啊!」也可能會有人說「妳怎麼那麼奇怪,我就不會為了這種事情受傷」。
也有可能會有人說,「你那個沒什麼,我曾經⋯⋯⋯更慘,比你傷得更重」,就好像說出自己的受傷的心情是一場比賽,你只有證明自己比別人慘,才能說自己感到受傷,否則就會被批評「怎麼那麼脆弱」(不過比賽的標準到底誰訂的呢?)
然後也有可能,有種情況是,對方因為完全沒有這種經驗,身邊的人也沒有,聽到你說自己的事情只是瞠目結舌,然後開始質疑「是不是妳自己做了什麼,或者妳有什麼問題,才會發生妳說的那種事?」
這也是一種對當事人的打擊吧。
總之,是因為各種的「對原因的無法理解」,導致「對當事人情感的無法認同」。
說出自己的心情如果是好的也罷,如果是負面的,要能得到理解而不是批評建議,其實是不容易的呢。
想著,覺得要更珍惜會自然地接受自己的情緒的人。某方面來說,他們也是接受了世界上有他們不能理解的事情吧。
就算不能理解,但願意傾聽妳,也願意給予安慰和祝福,我覺得這樣的人是懂得真正的溫柔的。
好像不能這樣去期待別人,只能期許自己做個這樣的人呢。
懂溫柔的人。
#可以分享